言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重生大明当昏君 > 第一百二十一章:我只是让你虚张声势而已全文阅读

第一百二十一章:我只是让你虚张声势而已

热门推荐:

“记住,只需威逼,将所有明军赶进锦州。将辎重截下即可。”

皇太极在济尔哈朗临走之前还特意再叮嘱了一番。

就是担心济尔哈朗不知进退,将王之臣吓的落荒而逃了。

“遵令。”

济尔哈朗正打算离开,却从外面冲进来一个传令兵。

传令兵面对皇太极直接单膝跪倒。

“禀大汗,盛京来报。有一伙强人夜闯范达人府上。范大人全家老少皆已罹难。”

皇太极身边,一个面容清癯的文人双腿忽然一软,差点栽倒。

这人自然就是因为跟随皇太极出征而逃过一劫的范文程。

范文程噗通一声就跪倒在了皇太极的面前,一时间涕泪俱下。

“求大汗为奴才做主啊。”

此时范文程所表现出的卑微,不知道他的老祖宗范仲淹看到,会不会直接气的从棺材里爬出来,想要来清理门户。

皇太极脸色也是一片铁青。

范文程是皇太极最倚重的汉人降臣。

现在范文程全家在盛京被人灭口,这也实在太打皇太极的脸了。

如果皇太极不予以重视,那些降臣以后哪里还敢为后金效力。

“下令让多尔衮给我严查,一定要将凶手给我揪出来。”

皇太极几乎是咬牙切齿的下达了这条命令。

此时皇太极率领大军远征蒙古察哈尔部,选择了让十七岁的多尔衮主持盛京事务。

不过皇太极其实也知道。

这件事情大概率会不了了之。

如果那帮人能被抓住,多尔衮就不会如此含糊其辞了。

皇太极此时的态度,其实更多的是演给范文程,还有麾下的诸多降将看的。

不过皇太极的忧心也并不完全是装的。

现在皇太极计划将王之臣赶往锦州,然后一举掌控整个辽东。

那这场大战就不是几天时间就能终结的。

可是现在后方竟然出了问题。

现在死的只是范文程的家人。

如果那伙人再将目标对准了留在盛京的八旗将领的家眷。

到时候必然是军心动荡。

那这仗还怎么打?

不过皇太极此时已经察觉了帐中几名大将神色明显不如之前那么镇静了。

“该死的毛文龙。”

皇太极此时心中想到的目标就是毛文龙。

这几年在辽东,毛文龙干的不就是这样的事吗?

鼓动后金地盘的辽民逃逸,游说鼓动降将叛逃。甚至暗地袭杀落单的后金士卒将领。

可是对毛文龙,皇太极,甚至曾经的奴酋努尔哈赤都没丝毫的办法。

谁让毛文龙一直躲在岛上。

而后金却没水军。

就那可怜的几条舢板,如果敢去突袭毛文龙,估计只能是送死。

就在皇太极咒骂毛文龙的同时,毛文龙率领手下两万多东江士卒已经来到了宁远城附近。

看着遮天蔽日一般的后金大营,几个主要的东江将领全都咽了口唾沫。

他们之前都是秉承毛文龙游击战的策略。

什么时候一次面对过人数这么多的鞑子大军。

毛文龙此时心里也是一点底都没有。

虽然毛文龙已经探知皇太极率领六万大军去了锦州。

只要毛文龙在外面发动,宁远的守军也不是傻子。到时候里应外合,未必没有胜算。

可是就算鞑子大军只剩下了一半,毛文龙心里还是一点底都没有。

毛文龙的这种独特的作战方式完全是自学成才,这其实也和毛文龙本身的性格有关。

就是非常不习惯和人硬碰硬。

总是喜欢或者说下意识的想要以小博大。

这种思路和作战模式有好处也有坏

处。

那就是不会轻易吃大亏。但是想要获得大的胜利也基本不可能。

只能采取积小胜为大胜的思路。

不过当形势危急之时,尤其是在选择硬碰硬的时候,就非常吃亏了。

所以人经常说,军队的统帅,尤其是创立时期的统帅。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这支军队的作战风格。

毛文龙知道,此时冲上去硬碰硬。

自己从东江带来的这些士卒大多数对鞑子是恨之入骨,并不缺乏战斗意志。

但是因为缺乏武器,缺乏训练。

到时候肯定会伤亡惨重。

毛文龙此时只觉得亏的慌。

或许这也和毛文龙深入骨髓的商人习性有很大的关系。

就在毛文龙左右纠结的时候。

一名将领快步走到了毛文龙的身边。

“毛帅,皇上的特使来了。”

毛文龙愕然回头。

朱辰这个皇帝现在派人来,难道是督促自己去救援宁远或者锦州?

毛文龙顿时更加纠结了。

如果朱辰下达了具体的作战目标,那毛文龙就没有了选择的余地,只能去硬碰硬。

不然的话,就算是打赢了,毛文龙也没好果子吃。

边上的毛永诗可没毛文龙那么多顾虑。

毛永诗一脸激动的开口问道:“来的是卢公公吗?”

卢九德两次来东江,都给东江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汇报的将领自然知道毛永诗在想什么?

上次卢九德不仅带来了不少的粮食,还带着毛永诗来宁远搞了不少装备。

虽然在毛文龙的严令之下,毛永诗是交出去了一部分武器装备。

可是毛永诗所部现在是整个东江装备最精良的部队,却是毋容置疑的。

“不是卢公公,是一位姓高的公公。”

闻言毛永诗的兴头已经减了一半。

“那有带什么东西吗?”

“没,只带了几个随身的侍卫。”

“空着手来的啊。”

毛永诗差点急的跳了起来。

在毛永诗看来,带的少可以谅解。这什么都不带就过分了啊。

气的毛文龙直接踹了一脚毛永诗。

以前那些朝廷的官员和太监来的时候不也是什么都不带,还要拿东西。也没见毛永诗说什么。

现在在这胡说八道什么。

没看高起潜已经过来了吗?

这些个太监可是非常记仇的。

如果让对方听到,到时候毛永诗就要大难临头了。

“见过毛帅和诸位将军。”

高起潜直接抱拳笑道。

论做人,高起潜可是比卢九德要圆滑的多。

逢人便做三分笑。

掌握了这个诀窍,卢九德这几个月在京城已经混的风生水起了。

在徐应元远赴陕西,卢九德去了浙江之后。

在整个京城,唯一能压高起潜一头的太监也就只有王承恩了。

“见过高公公。我等有失远迎,还请高公公见谅。”

在毛文龙的带领下,东江诸将朝着高起潜抱拳施礼。

高起潜本以为自己已经很礼贤下士了。这些东江将领应该非常惶恐感动才对。

可是高起潜此时却发觉东江这些将领对自己颜色很是有些不善。

这让高起潜就郁闷了。

自己好像也没得罪这些杀胚啊。

之前高起潜两次出京办差,都是只和孙传庭在打交道。

在西安卫所的时候,包括指挥使刘庆阳在内的所有将领和士卒,在高起潜面前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不过高起潜也没故意拿大刁难。

虽然这次来辽东之前,朱辰没有特意警告过高起潜。

但是高起潜知

道,自己要是恶了毛文龙。朱辰回去肯定会扒了他的皮。

高起潜只能无视这些将领的态度。

“毛帅,皇上有口谕给你。”

“末将接圣谕。”

毛文龙赶紧跪倒。

“晓谕毛文龙及麾下诸将,朕已知晓辽东军情。辽东虽危,但是诸位也是辽东的希望之火,万不可强行援救宁远和锦州而折损太盛。东江所部可分散出击,袭击后金粮道。斩杀落单后金士卒。趁夜袭扰以乱鞑子军心。。。”

也难为高起潜能记得如此清楚。

朱辰在口谕中林林总总说了不少方法。

但是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

不要硬碰硬,灵活机动作战即可。

之前朱辰确实给毛文龙传达过游击战的诀窍。

但是当时两人谁都没想到辽东会发生这么大的变故。

只能说朱辰实在是高估了这些文臣和将门的底线。

现在辽东的危局就是利欲熏心造成的后果。

“末将遵旨。”

毛文龙此时也是松了一口气。

有了朱辰这道口谕,毛文龙也就不用再纠结了。

当然,宁远和锦州还是要救的。

只不过方式自然不会如此鲁莽粗糙了。

“毛永诗,我再给你补充五百人手,凑足一千人马,你带着直接去盛京。”

“什么?”

这下别说是毛永诗了,其他人都懵了。

盛京就是原来的沈阳,原本就是明军在辽东建的坚城。

单轮其城池的坚固,甚至比宁远和锦州都要坚固的多。

当年努尔哈赤夺取盛京,是依靠内奸里应外合,这才能破城。

不然现在的盛京肯定还是明军在辽东的重要堡垒。

别说让毛永诗带一千人去。

就算毛文龙带齐东江所有的士卒,也不可能打的下盛京。

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城池这么好攻打,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也不会连续好几次在宁远城下吃瘪了。

目前为止,后金大军还未曾单凭武力攻破过任何一座城池。

要不是那些内奸里应外合,打开了城门。

现在的后金还在山里当野人呢。

“大帅?”

毛永诗也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虽然凭借之前卢九德要来的武器装备,现在的毛永诗终于抖起来了。

可是那距离真正的强军还差的远。

毛永诗都有些疑心是他最近太飘了。

因此惹恼了毛文龙,毛文龙这是在敲打他。

“大帅,我再也不敢了。”

毛永诗本来就是毛文龙的义子,在毛文龙面前没什么丢脸的绝悟,认识到错误,立刻就认错。

“什么不敢了?胡说什么呢?”

毛文龙训斥了一句,也知道大家误会了。

“我什么时候让你去攻打盛京了。我只是让你虚张声势而已。”

毛文龙没好气的训斥道。

“知道了,大帅。”

这下毛永诗就高兴了。这种能大出风头的事情,毛永诗最喜欢干了。

而且毛永诗还知道。这趟差事绝对没有危险。

如果是在其他地方,毛永诗跑去虚张声势。搞不好对方就直接杀出来了。

而且东江没几匹马,想跑都难。

可是那是盛京。

就算对方知道外面没多少敌人,也不敢随便弄险。

毕竟这是鞑子的大本营。只要出一点事,那留守的人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对方为了保险一点,肯定会选择保守。

就算派小队人马出来试探,毛永诗也不怕。

而且毛永诗现在装备极其精良。也想找小股的鞑子试试手。